人與人的相處,總能用近乎直覺的方式猜想對方的情緒,甚至心裡在想什麼。然而,卻很難猜出對方的底限在哪裡,直到觸礁了才知道「喔~ 原來他能接受的限度是這樣」。
人與人之間的裂痕,無論再怎麼修補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,就像身體上多了一道傷疤,即使痊癒後還是會不經意看到。我們可以訓練自己不去在意,但終舊無法成為思考的反射動作,而是意識到自己在意後,再轉念不在意。
以前高中和大學時期,曾經有跟我很親近的朋友們被我無止盡地開玩笑對待,我總以為「對方也可以這樣對我啊,我才不會怎樣」,就這樣一點一滴消磨友情,直到對方有天忽然爆發,斷絕往來了,一切都來不及了。雖然隨著時光流逝,再氣不過的念頭總有煙消雲散之時,但我們已錯過彼此最燦爛的人生無法共渡。
曾經的自負,以為都是對方有求於我,我無求於人,把自己置於朋友之上。直到跌落後終於悟到原來自己需要的是友情,而不是誰虧欠誰的利益架構。所以現在的我總是會提醒自己何謂「適可而止」,既然知道對方會痛,就不要拚命往死裡插刀。
然而,當我和朋友角色互換,我又該怎麼應對呢? 該逃開,還是解開死結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