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4-26

[百岳] 2017.04.16-21 聖稜線I型縱走 (中)

眾多懸崖的地形

雪北山屋的夜晚還是如同記憶般寒冷,但我的睡袋拉鍊昨天在三六九山莊就不幸扯壞,好險Honda帶了一個睡袋外袋解救了我,否則叫我怎麼渡過這漫漫長夜。這天夜晚星空燦爛,掛在山谷有限的天際線上閃耀著,在屋外抬頭觀星看到身體冷了,再認份回屋內鑽進睡袋,將身體關機。


隔天早上,太陽才露面一下子,馬上就被濃霧吞噬了,我不禁慶幸昨天有跑到雪北看夕陽,但可憐的小鈺就無緣見到雪北的展望。背上重裝重回雪北的三叉路口,沿著碎石坡開始展開未知的旅程,昨天看來瘦到噁心的稜線,今天走在濃霧裡反而沒有驚險的感覺,可能是濃霧模糊了可怕的景像,又或者是稜線走起來還算「寬敞」,沒有命懸一線的感覺。

我們時而臨崖行走,時而在箭竹穿梭,偶爾也能欣賞雲霧散去的短暫遠景,反正今天重裝三小時多就可以到素密達山屋,再輕裝去穆特勒布山走走,只要老天不要賜雨,我們時間要怎麼揮霍都行。這天最累人的,當屬里程碑5.8K左右的陡上碎石坡了,說是碎石坡也不全然正確,比較貼近的說法是「在有節理的岩壁鋪上一層碎石」,因此手腳並用慢慢爬,小心不要滑倒仆街即可。

碎岩坡 (photo by 小鈺)

素密達山屋
走到素密達山屋才早上十一點,上河地圖寫山屋離穆特勒布的登山口有10分鐘的距離,然而登山口根本就在山屋旁邊!不過這還不夠扯,最扯的是上河地圖寫到穆特勒布要100分鐘,然而手邊的記錄都寫只要30分鐘就到了。我想,這份地圖必然和這個世界有一定程度的空間扭曲,才讓穆特勒布在地圖上這麼難以親近。

穆特勒布是座氣勢驚人的山,北面崩壁的岩理皺褶近乎垂直,可以感受到古代台灣從海底升起時的造山運動有多麼猛烈。不過攀爬過程中倒是完全感受不到這股氣勢,我們只是在崩壁的背面沿著箭竹、圓柏、杜鵑、和岩石間陡上,不會一失足成千古恨,反而可以一路欣賞扭得亂七八糟的樹形,然後三不五時從口袋掏出零食來吃。很可惜的,我們登頂時仍然被明亮的薄霧所籠罩,分不清楚東西南北,雲深不知處。

穆特勒布之路

翻過岩壁就是穆特勒布山頂

回到山屋裡,我們有漫長的午後好消磨,小鈺從背包裡拿出綠豆來煮下午茶,我十分懷疑她的背包還能變出什麼出來。綠豆煮滾後在水裡翻呀翻,此時小鈺一陣驚呼,看到鍋裡也有一堆小黑蟲在翻呀翻,我們只好邊撈小蟲邊推理牠們從哪裡冒出來的,然而小蟲實在多到撈不完,大概跟綠豆數目勢均力敵,只好整鍋放棄。此時,魔法小鈺再度從背包變出粉圓和蜜紅豆出來煮,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「素密達甜品鋪」就此開張。有了這天的悠閒,除了可以讓雙腳稍事休息,還為了足以應付明日危險而漫長的路程。

留守昨天傳來的天氣預報,這幾天的降雨機率都在30%到60%徘徊,我們應該必然會遇到下雨,只是不知何時而已。這天晚上我都一直在注意屋頂是否有落雨聲,然而好不容易走到這裡,說要撤退連我都懶了,素密達斷崖就在距離山屋幾百公尺處,「通過之後應該就是康莊大道了吧」,我心裡這樣想著,漸漸入睡。

命運的早晨到來,沒想到能在林間窺視到整顆太陽,升起小確幸,然而跟昨天一樣,霧氣很快又橫掃了整片樹林。這三天我們從起床到整裝出發都要兩小時,一點也不精實,不過小隊有小隊的散漫,悠閒吃個早餐,培養便意,再回來收拾細軟,輕鬆自在有何不好。大隊人馬除了早起要搶很有味道的廁所外,也怕拖慢大家的行程而急急忙忙。

再怎麼拖拉,終究還是得出發。穿過一片平緩的樹林後,在山下複習過數次的素密達斷崖就突然出現在眼前,抬頭仰望黑暗的岩壁搭配陰鬱的天空,很有大魔王的出場架勢。斷崖一向是上攀比下攀簡單,因為下攀感受到的暴露感較強,腳點也容易被突出的岩石擋住視線,因此這也是我們選擇從雪山縱走到大霸的原因。素密達斷崖由下到上大致分為三段,第一段垂直上攀,腳點不好踩,暴露感不強,採人包分離方式上攀。第二段沿繩索方向往上橫渡至第三段底部,不難,採重裝直接通過。第三段垂直上攀,暴露感較強,手腳點多但最後一個上攀的腳點較難找,採重裝直接通過。

素密達斷崖

素斷第一段

素斷第三段

我們在素密達斷崖折騰了快一小時才全員通過,第一段多虧Honda先上去,我們用徒手接力的方式運大背包上去,沒有開繩,第二段和第三段我想說自己先去重裝試爬一下,沒想到就......就這樣爬上斷崖了。不過我也沒膽再下爬去幫助兩位夥伴上來,只能在斷崖頂端打打嘴炮,提醒哪邊要注意的,接下來就是隊友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。雖然說,千萬不要信任前人留下的繩索,已經有太多因為繩索斷裂而墜落的例子,但這個斷崖第一段和第三段的繩索檢查過其實還蠻牢固的就是。

總之,斷崖過去,素密達山頂就在亂石陣上不遠處,大伙兒從緊繃的心情轉為一派輕鬆,霧氣也隨風消散,露出一片藍天,昨天爬過的穆特勒布近在咫尺,但經典的崩壁景觀始終藏在雲霧之後。就在我們等待穆特勒布露出尊容時,發現我們投射在山壁的影子有一整圈的彩虹圍繞,也就是所謂的觀音圈,這個有趣的天氣現象可不是常常有的呢,必須要陽光、水氣、照射角度配合才會出現。

穆特勒布山

觀音圈

歡樂過後,心目中的康莊大道就在前頭了。素密達山用四個字形容就是「亂石崩雲」,必須在巨石之間找尋疊石,疊石在哪,路就在哪。然而才沒走多久,我就找不到下一個疊石路標了,反而在沙地上找到前人留下的登山杖戳印,往稜線的右下方延伸。好吧,至少有人走過,跟了應該就有路吧,於是我帶著後方的兩位一路尋著路跡前進,但始終沒再看到疊石,路徑又越來越陡越小,岩壁旁邊就是直下的萬丈深淵,走到最後必須一手抓握岩壁一手用登山杖撐住地面,才不至於往下滑,簡直比剛才的素密達斷崖還玩命。

走錯誤的開始

走錯的危崖 (photo by Honda)

不知時間過了多久,好不容易死撐走到滑坡底部,只要再爬一小段不算危險的碎石坡就可以接回主稜了,但兩位夥伴還遠在視線以外的地方拚命著,心裡實在覺得很悔恨,走這麼久沒看到疊石或路標就應該要回頭重新找路了,卻只因看到疑似的路跡就盲目跟從至此,如果大家有個什麼閃失滑下山崖,我該怎麼辦?

自己佇在原地驚魂未定,小劇場不斷在心裡上演,小鈺和Honda也總算平安走到。三個人一起上最後石坡,原來我們接回主稜的地方就是素密達營地,從這回望正確的路徑很明顯就是在稜線上,以後找路要更小心了。大家在營地吃吃零食壓壓驚,繼續上路去。也許是專注力提高了吧,之後的路徑都沒有再迷失過,雖然還是在巨石間移動,但始終不再偏離過稜線,就這樣一路走到了布秀蘭山。

布秀蘭山 (Photo by Honda)
布秀蘭望向品田

布秀蘭山的山頂平緩沒什麼植被,地形由原本的巨岩區到這裡變成沙礫區。布秀蘭是O聖、Y聖、I聖的匯合點,從品田走來這裡是謂O聖,從大霸走來這裡是謂I聖,如果從品田走過來再去撿個大霸回來的話是謂Y聖。反正,再困難再繁複的路線都有人想出來,舉例說吧,從大霸北稜接聖稜線再往大小劍去,是謂「霸北聖劍」,還有人從大小劍接聖稜線到大霸,再折返聖稜往雪山西稜出去,是謂「劍聖西遊記」。人們啊,就為了這些虛名,在山顛上勞苦奔波,完成後就像得到一枚勳章,證明自己曾經走過這段天堂路。

至此,在我們和大霸之間,只剩下最後一座巴紗拉雲山了,不過巴紗拉雲和布秀蘭之間的稜線陷落了200多公尺,雖然這樣讓巴紗拉雲看起來更獨立更有氣勢,但就是苦了這雙腳要與地心引力對抗。往前望去,再比對記錄,確認今天不會再有地形要過了,終於可以鬆口氣。

巴紗拉雲山
往巴紗拉雲的砂岩之路 (photo by Honda)

翻過巴紗拉雲,稜線的右邊有一大片美麗的樹林,不同於這時期箭竹的枯黃或是杉柏的深綠,這片樹林有的是鮮明的翠綠色,像是大雨後洗去塵土的清新。我們不需要再趕路,找個視野好的空地就席地而坐,聊聊今天經歷的風波,看看四週得來不易的美景。小鈺在休息時從不肯卸下重裝,都是和大背包一起就坐,但她總是愛挑些危險的崖邊石頭休息,再配合一臉疲累的ㄎーㄤ樣,真的很怕她不小心就一個後空翻滾落山谷。

過了廢棄的巴紗拉雲山屋,在林間赫然發現整天藏在雲裡的大霸終於出現了,開心之餘連忙在路徑旁找個岩壁制高點,呼喚兩位夥伴快上來看大霸。下午四點多,天空終於放晴,我們的目標大小霸就在眼前,武稜四秀的稜脈也能看得一清二楚,甚至更遠的南湖和中央尖也冒出來了。對於這兩天經常走在雲霧裡的我們而言,一切都要今朝有酒今朝醉,珍惜每個瞬間的美好,同時也覺得自己如此幸運,四天走來都沒淋到半滴雨。

翠綠樹林

大霸和小霸

四秀稜線和中央山脈
盡覽群山風情後,帶著滿足的心情來到霸南山屋,在這裡終於再度遇到別支隊伍,兩隊熱熱鬧鬧讓山屋多了些人氣。一陣寒喧後得知這隊要走Y聖,過了今晚之後要循著我們走過的聖稜直上雪主。聖稜線雖然有挑戰性,但似乎比預期還要熱門,尤其上網查過一輪發現O聖記錄是最多的,再來是Y聖,最後才是我們走的傳統I聖。

這晚,熱鬧的人氣把山屋蒸得溫暖,獨享二樓的我們甚至還要打開氣窗讓悶熱的氣息散去,我有點開始懷念雪北和素密達山屋的寂靜與寒冷了。

架高的霸南山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